大众网记者 周洁 济南报道億策略
9月17日,“爱我国防”山东省第九届主题演讲大赛在济南落幕。淄博市共有9个作品参赛,其中学生组4个作品,职工组5个作品。经过激烈角逐,淄博职工组两人荣获三等奖。
右二、右三为淄博选手
在学生组中,选手们以亲身经历为经纬、以家国情怀为底色,将个人成长与国防事业紧密相连,用一个个鲜活故事奏响新时代青年的国防强音。
退伍女兵王新圆回溯闽南军营岁月,讲述通信兵顶着42℃高温、裹着防化服坚守机台的战备时刻——渗血的水泡、肩头的金属烙印、战友怀中浸透汗水的通讯代码本,生动诠释“通信兵如飞鸽,让祖国声音永不中断”的使命。退役报务员乔婧以李白烈士“永不消逝的电波”为精神坐标,分享报务训练中指尖磨破又结痂、电报纸摞至半人高的艰辛,用“零差错”的值班日志践行“迅速准确 保密畅通”的誓言。
王新圆
乔婧
刁韩佳硕、张晓雅、鲁晓蓓则立足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红色沃土億策略,追忆“一马三司令”为国捐躯的壮歌,结合自身从懵懂少年到铁血军人的军营蜕变,喊出“戎装虽卸,使命必到”的承诺。革命烈士李恩荣的曾孙李守浩,更跨越百年与曾祖父“相望”——从曾祖父挖地道护群众、攥着作战图纸救子的革命往事,到自己主动请缨赴内蒙古边疆服役、考核中崴脚仍咬牙冲线的经历,让“用生命守护家国”的星火在新时代青年手中接续传递。
张晓雅、刁韩佳硕、鲁晓蓓
李守浩
在职工组角逐中,选手们立足不同岗位,以真实经历讲述别样故事,将国防情怀融入日常坚守,用责任与奉献诠释“国防有我”的内涵。
有着十六年军龄的空军地勤老兵孟骁,从机库中为战鹰拧铆钉的“螺丝钉”,到疫情防控中穿防护服的“逆行者”,再到近40岁仍投身民兵集训的“连长”,用信念践行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誓言。曾为武警军官的巩润方,十二载军旅生涯里带领官兵抗台风“利奇马”——72小时奋战抗洪一线,在冰冷洪水中扛沙袋、救婴儿,被乡亲们塞热饺子的温暖瞬间,让他读懂“军民鱼水情是国防最坚盾牌”。
孟骁
巩润方
若说老兵们的转型是国防精神的延续,军属索罗丹的坚守则是国防后方的坚实支撑。她以12年“军龄”的军嫂身份,一边扛下丈夫 22年戍边、缺席无数团圆的小家重担,获评 “支持国防的好军属”;一边以高校辅导员的身份,带学生走进军营,让180名男生中17人穿上军装,让国防信仰在青春里扎根生长。而在守护安宁的前线,刑警父女的接力更让国防信仰有了血脉传承——父亲37年刑警生涯里,翻垃圾场找证物、跳寒河寻凶器,与毒贩生死对峙51秒,脖颈被子弹擦伤;女儿李劢循着父亲的足迹,直面涉黑头目,27秒内扣腕亮警徽,续写“警魂筑界碑”的忠诚。
索罗丹
李劢
这份忠诚,还落在了淄博西河的烟火气里。刘润宇讲述“抗美援老”老兵徐明亮的故事:曾击落美军F-111战机的徐明亮,立功后拒绝安排工作,回到街头支起煎饼摊,用曾按火炮按钮的手摊出百万张煎饼。从“抗日饼”,到鏊子香,一张小煎饼串联起国防的过去与现在。
刘润宇
选手们的精彩讲解,不只是语言的鲜活演绎,更是国防信仰的具象化表达——它映照着军人、教育者、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,以行动诠释初心、用热忱践行使命的模样,更见证着淄博国防教育深耕细作、久久为功的扎实印记。
这份藏在讲解里的赤诚、刻在行动中的坚守億策略,从不是短暂的高光,而是在时光里持续传递、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。它必将点燃更多人守护家国、逐梦复兴的壮志与豪情,化作淄博助推强国强军事业的强劲动能,为新时代征程续写更多“基层有担当、地方有作为”的精彩答卷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